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行业动态

湾区智能车企上半年掘金近千亿,黄金时代来了?跨界路径关键

发布时间:2022-09-17 09:49:25点击量:

近日,南都·湾财社发布“智能汽车产业链掘金半年榜”:从125家A股和H股上市企业,经深度评价1200多条企业经营相关数据,评选出51家“潜力企业”,其中15家入围企业来自粤港澳大湾区,营收总和为951.63亿元,净利润为52.67亿元。

伴随智能汽车产业越加火热,也早已成为国内多座城市产业发展的重心。

汽车智能化、电动化以及化大趋势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内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当前出现一批从消费电子跨界转型智能汽车电子的企业。不过,转型之路并非一路坦途,虽然产品工艺制程上存在一定复用性,但由于车规级标准在产品性能、品质管控、生产体系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使得消费电子转型智能汽车电子的过程中充满着一定未知。

湾区智能车企上半年掘金近千亿,黄金时代来了?跨界路径关键(图1)

湾区智能汽车产业发力点越发明显

入榜的51家企业分布区域可见,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成为智能汽车产业的重要参与者。

其中,锂电池产业板块的17家上榜企业中,有6家企业分布在长三角地区,5家分布在大湾区;智能汽车零部件板块的34家上榜企业中,有14家企业分布在长三角地区,有10家企业分布在大湾区。

湾区智能车企上半年掘金近千亿,黄金时代来了?跨界路径关键(图2)

出品:南都·湾财社。

电池产业板块,大湾区5家企业涉及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以及动力电池等环节,覆盖除锂电池矿产资源外的锂电池产业上下游环节,可见产业链具备一定多样性。

智能汽车零部件板块,虽然大湾区与长三角在智能汽车零部件领域都已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但两地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的模式却不尽相同。

长三角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是依托于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基础上进行发展。整车制造方面,长三角地区有着上汽、吉利、奇瑞、理想、零跑等整车厂商;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有着均胜电子、拓普集团、华域汽车等传统汽车零部件厂商,2021年汽车零部件百强榜上,长三角占了近40席;此外,还有2万多家中小型零部件厂商。

大湾区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则更像是依托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优势,欧菲光、德赛西威、德润电子等企业的转型之路便是明证。

有行业研究认为,一辆汽车上的电子产品成本将超过汽车制造成本,车企中的电子信息类员工数量占比也将超过50%。由此可见电子信息产业对于发展智能汽车产业重要性。

近日广东发布的《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实施方案》也在强调这一点,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的攻关。利用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优势,培育引进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突破车规级高精度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智能座舱、高精度地图定位,智能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电子企业积极跨界,深圳能否“踩中”风口?

智能汽车作为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化三大趋势的集合体,其发展所需的各类车规级芯片、传感器、摄像头、显示屏等关键智能零部件重塑了供应链体系,使得参与者需要更高的生产制造水平与电子信息产业基础。

深圳是产业链条较完善且智能化跨界转型不断提速的城市之一。

深圳动力锂电池行业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领域,分别有欣旺达、拓邦股份、贝特瑞、新宙邦、星源材质等上市公司,锂电生产设备领域有赢合科技和先导科技等上市公司,整车方面也有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整车企业。

其中欣旺达发展之路具代表性,多次抓住深圳产业转型的风口实现主营业务的华丽转身。从手机、笔记本电脑、MP3等消费电子产品使用的小型锂电池到“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再到新能源汽车的千亿市场,成为国内第四家全球动力电池一级制造商。

如今,随着消费电子需求放缓,深圳消费电子产业向智能汽车电子产业转型的进程也在不断提速。

作为“果链”成员之一的得润电子主营业务是生产消费电子精密连接器,汽车电子业务成为得润电子财报中的一抹亮色。其汽车电子及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为11.68亿元,占比提升至31.88%,和家电与消费类电子业务营收平分秋色,同时也是其各大业务板块中唯一实现营收和毛利率正增长的。

得润电子对于汽车电子的转型决心与重视程度也体现在其财报中。2021年半年报中,得润电子的展望为“稳步发展家电与消费电子业务”,到了2022半年报,得润电子并未提及消费电子业务,而是重点说明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管理模块业务在国内外市场的成果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带动作用。

欧菲光从消费电子到汽车电子的转型之路也具典型性。离开苹果供应链后,加之全球智能手机终端出货量出现下滑,主营光学影像的欧菲光加速将业务重心转向智能汽车领域,以光学镜头、摄像头为基础,延伸至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抬头显示(HUD)等产品。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欧菲光智能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96亿元,同比增加44.31%。

深圳的消费电子上市企业中,如得润电子、欧菲光一般积极从消费电子向智能汽车电子转型还有深天马、舜宇光学、立讯精密等企业。

上述现象也是深圳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关注的焦点。

今年6月,深圳发布“20+8”产业政策正式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纳入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将重点发展智能感知系统、车载计算平台、车用无线通信、云服务终端、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快速充电设施等领域,突破感知设备、线控底盘、智能驾驶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

此外,“20+8”相关政策还明确,到2025年,深圳将培育一批智能零部件供应链重点企业,实现网联化领域先发引领、智能化领域大幅跃升、电动化全面渗透。

产业链头部企业助力惠州产业雏形初现

从入榜企业区域分布情况来看,惠州也较明显。虽然惠州2004年才出现第一家上市公司,但随后接连涌现了亿纬锂能、德赛西威等智能汽车零部件企业。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惠州“2+1”现代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惠州智能汽车产业提供强大动能。相关数据显示,惠州市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4591亿元,居全省第三,形成5G及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等主导产业。

“智能汽车产业掘金半年榜”锂动力电池板块中,坐落于惠州的亿纬锂能在综合相关指标,尤其是在净利率水平、研发投入以及业务拓展性等方面的表现后,其综合评分与欣旺达、宁德时代两家企业处于同一水平线。

从靠锂原电池起家,到在锂亚电池市场取得国内第一,2010年进军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市场,并在电子烟、可穿戴设备等细分市场崭露头角,再到2014年开始布局动力电池行业,收获戴姆勒、现代起亚、宝马车厂订单,亿纬锂能似乎总能踩中行业风口。

财报显示,亿纬锂能2022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27.54%达149.26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其中,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的毛利率为13.18%高于国轩高科、欣旺达等同类型企业。

与此同时,亿纬锂能也开始“向上”布局。亿纬锂能在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均布局了碳酸锂原材料,计划未来实现25-30%的碳酸锂自供;同时,与华友钴业、恩捷股份、蜂巢能源等企业设立合资公司,全面布局锂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以及电池材料。

另外一个企业样本:德赛西威从传统汽车电子至智能汽车电子的战略转型,可看成是这座城市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缩影之一。

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分水岭,中国汽车产量出现 28 年来首次下滑。以车载娱乐系统、车载信息系统、车载空调控制器和驾驶信息显示系统为主营业务的德赛西威也迎来至2014年以来的首次营收与净利润下滑。

2019年,德赛西威调整组织架构,将目光转向智能汽车产业,成立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三大事业部,追赶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浪潮,研发投入占比也从2016年的6%上升到2021年10%。

这个过程中,能够量产座舱域控制器和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能力成为德赛西威业绩的保障,智能驾驶业务也成为其新的增长点。

2022年上半年,德赛西威实现营业收入64.07亿元,同比增长56.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1亿元,同比增长40.96%。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三大主营业务营收分别为52.44亿元、8.63亿元、3亿元,分别实现同比增长57.11%、51.17%、72.47%。

观察:转型也要修炼好“内功”

汽车能化、电动化以及网联化的发展趋势下,智能汽车电子零部件成为各家电子信息相关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不仅连接器类公司,连电路板、芯片模组、整机制造等全产业链环节上头部公司也开始瞄准智能汽车产业,相继在半年报、近期调研纪要中披露了最新的进展和成绩。

对此,中金研报认为,汽车电子与消费电子具备一定的技术同源性,在消费电子创新趋缓的背景下,汽车电子正成为各家创意汇集交锋的战场,有望成为新一代半导体、通讯射频、视觉、声学、AI等多方面技术的集中展示平台。汽车电子有望成为科技领域下一个重要战场。

对于消费电子“集体转型”智能汽车电子的现象,有汽车行业协会专家分析,在疫情冲击供应链体系、智能汽车产业崛起以及国产化替代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让产品工艺制程上存在一定的复用性消费电子,在汽车电子领域寻找到了较好的市场导入机会。

同时,由于车规级标准在产品性能、品质管控、生产体系方面有更高要求,需要企业更多的投入以及更长时间的积累,特别是涉及安全的应用场景,更应该做好技术积累以及场景实验,以免在风口期错过更好的发展良机。


Copyright © 2019-2025 2024深圳氢能技术及锂电储能展览会  ICP备案编号:沪ICP备19027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