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40%,产研高地助力冲刺双碳目标
上海的道路上挂着绿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车日益增多。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消费兴起,助推上海冲刺“碳达峰”目标。
今日,由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发布,提出加快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积极鼓励社会乘用车领域电动化发展,持续推进液化天然气、生物质燃料、氢燃料重型货运车辆的示范试点及推广应用。
“上海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消费,已经开始由过去的政策驱动,开始向市场驱动转型”上海车加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位少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盖世汽车统计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84617辆,市场渗透率为42.44%。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参加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时指出,中国交通领域碳排放约占总排放量10%,而汽车占7.5%,因此,汽车新能源化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2025年纯电新车销量占比超50%
在2020年之前,上海汽车消费显著特征是以合资和豪华品牌为主,排量大、平均单价高。如2020年,豪华车在上海的市占率达到29%,平均每售出10辆车就有3辆车是豪华车。
而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异军突起,电动机取代大排量发动机,成为用户新的“心头好”。据上海市交通委发布的《2021年上海绿色交通发展年度报告》,2021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年推广量为25.4万辆,年度推广量较去年相比增长110%,创历史新高,其中私人用户比例逐年提高,累计占比达到71%。
7月以来,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了多家新能源汽车经销商,比亚迪、特斯拉等厂商展厅内人潮涌动,Smart等尚未正式交付产品的厂商亦受到了大批用户的关注。“疫情、油价上涨,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消费者买电动车的意向更强了。”位少辉告诉记者。
由于火热的市场需求,比亚迪、特斯拉等品牌的热门车型供不应求。在二手车市场,新能源二手车保值率攀升,五菱、零跑、特斯拉的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二手车新车价格倒挂的情况。相关销售告诉记者,和早年间为了一张“绿牌”选择新能源车不同,如今已有不少拥有“蓝牌”的用户主动改换新能源汽车。
《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总量突破1万辆,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车辆占比超过50%。
今年6月,上海纯电动汽车渗透率已达到36%。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日益提高,为上海实现50%的纯电动新车市占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晓华曾表示,预计2025年上海市新车销量中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达到60%~70%,新能源车保有量将超150万辆。
私人用户之外,公交、出租、物流等交通参与主体,同样在大力推行车辆的新能源化。
“我们车队大概有300辆车,现在已有260~270辆车换成荣威的纯电动车了,听说这一两年里,剩下的几十辆燃油车也会全部换成纯电的。”一位上海海博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
截至2021年底,上海已投放纯电动出租车1.6万辆、新能源公交车1.4万辆;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超过50万根,全市车桩比1.36:1,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方案》中规划,将新能源车辆纳入总量控制管理,加大传统燃油车辆的低碳替代力度,公交车、巡游出租车新增或更新车辆原则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环卫、邮政等公共领域,以及租赁汽车、市区货运车、市内包车有适配车型的,新增或更新车辆原则上全部使用纯电动车或燃料电池汽车;到2035年,小客车纯电动车辆占比超过40%。
除了新能源产品,上汽集团等企业还通过运营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帮助消费者打造低碳出行方式。
2016年以来,上汽集团便开始“试水”新能源共享出行业务。截至2021年底,上汽共享出行项目按照同等行驶里程下对应传统燃油车的碳排放量计算,累计减少碳排放约13万吨。在有效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
新能源产研高地助力双碳目标
上海不仅仅是全国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之一,也是全国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制造的高地。
上海市经信委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63.2万辆,同比增长160%,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7.8%。《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
近两年来,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合资车企先后将改造新能源工厂,并大举投产纯电动产品;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能攀升至75万辆,成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工厂;2021年底,宁德时代与上海市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前沿技术与制造基地落户上海,目前80MW动力电池模组工厂已正式投产。
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下,上海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上海和国内市场。数据显示,海外每卖出三辆中国车,就有一辆是上汽造(包括出口和海外工厂制造);中国每出口两辆电动汽车,就有一辆来自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上汽旗下安吉物流“量身定制”2艘LNG双燃料、低碳环保、拥有7600车位的远洋汽车运输船,在运输环节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此外,上海还汇聚了蔚来汽车、理想汽车、集度汽车、小米汽车等新能源车企的研发机构,百度阿波罗、小马智行、享道Robotaxi、AutoX等自动驾驶企业亦在上海布局。目前,上海已经聚集了上万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的同时,上汽集团以及旗下的上汽大众等企业还致力于降低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在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论坛上表示:“上汽集团碳减排工作将以产品端为核心,加快向生产端和使用端延伸,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发展,到2025年,上汽集团规划在全球实现新能源车销量超过270万辆,占上汽整车销量的比重不低于32%,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
2021年开始,上汽集团已经参与推广了70多个节能项目,全年减少2.4万吨标准煤的用量。同时,该企业在清洁能源的使用方面同样也处于行业先进水平。2021年上半年,上汽集团自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量便已经达到1.1亿度,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也已经全部转为水电的能源供给。
除了纯电动外,上海还持续推进液化天然气、生物质燃料、氢燃料重型货运车辆的示范试点及推广应用,以多种技术、能源形式加速交通领域的降碳。
2021年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1601辆,其中物流车占比达90%。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指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和纯电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补能时间较短,使用期间的产物主要为水,不产生碳排放,同时氢能够有效利用废电和工业副产品,进一步降低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以上汽红岩的氢能重卡为例,红岩杰狮H6氢能重卡采用氢燃料电池、电机和电控组成的三电系统,取代了传统燃油车的燃油动力系统,真正实现零排放、零污染,有效缓解尾气排放问题。
7月,上海在金山、嘉定等地区投放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相关负责人表示,氢燃料公交车燃料加注时间大约为15分钟,相比纯电动公交车3~4小时的充电时间快捷很多,加满氢燃料后能行驶400~450公里,可有效提升公交车的运营效率。
红岩重卡和近期投入运营的公交车产品均搭载了捷氢科技的燃料电池电堆。捷氢科技是上汽集团孵化的“小巨人”企业,也是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企业,近期,捷氢科技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获得“上汽技术创新特等奖”。捷氢科技方面表示,相关产品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一级零部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至2025年,上海将成为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建成运行超过70座加氢站,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达到万辆级规模以上。